作者:王一帆 时间:2025-04-21 09:41:28
赤芍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,野生资源丰富,用药量大,是国内外中药市场的重要商品之一。
历代医家,对野生、家种的芍药根皆药用。而在区别赤芍、白芍上,认识不一,但两者在临床应用的功效也有不同。根据现在实际应用情况赤芍、白芍的原植物同属一种,白芍是家种的,水煮去皮晒干而成。赤芍基本是野生的,采挖后,直接晒干药用。
赤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河北、山西。主产于内蒙古额尔古右旗、牙克石、鄂伦春旗、扎兰屯、额尔古左旗、鄂温克旗、科尔右中旗、科尔右前旗、阿荣旗、扎鲁特旗、扎赉特旗、莫力达瓦、巴林左旗、多伦、突尔;辽宁西丰、岫岩,凤城、宽甸、庄河、辽阳、盖州市、清原;吉林敦化、桦甸、龙井、和龙、汪清、集安、蛟河、安图、靖宇、长白;黑龙江伊春、宁安、萝北、密山、嫩江、宝清、依兰、林甸、牡丹江、鹤岗、虎林、海林;河北赤城、围场、崇礼、沽源、张北、丰宁、宣化、兴隆、青龙、平泉;山西夏县、岚县、孝义、石楼、汾阳、临县。
川赤芍主要分布在四川、甘肃;新疆、云南、贵州、青海也有分布。主产于四川阿坝、色达、木里、理县、壤塘、马尔康、松潘、红原、越西、盐源、宝兴、若尔盖、茂县、北川、平武、炉霍、金川、天全、汶川、甘孜;云南维西、兰坪、剑川、宾川、华坪、永胜;贵州赫章、印江、纳雍;青海湟源、门源、班玛、民和。
赤芍以内蒙古多伦野生品根条长,质松,具有"糟皮粉碴"的特点,质量最佳,名为"多伦赤芍"。
地方习用品:草芍药分布于山西、河北及东北;毛叶草芍药分布于四川、湖北、陕西、山西;毛脉川芍药分布于四川、甘肃;美丽芍药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甘肃;新疆芍药分布于新疆北部。以上诸种均作赤芍用。
尽管赤芍产区这么多,但是,近二十年来价格一直稳中有升,2004年价格在7元上下浮动,2009年涨至17元,2010年涨至25-26元,2011-2012年小幅回落至22元左右,2013年又迈开涨价步伐,到年底涨至40元以上,进入2014年上半年高升至45元,下半年回落至40元左右。2015-2019年9月赤芍在30-40元上下反复涨涨落落,经过近5年的震荡消化,到2019年10月突然发力上升至47-48元。2020年赤芍价格基本稳定在48元左右,其中4-6月小幅涨至50-52元。2021年赤芍价格小幅上扬至55-56元,此价一直持续到2022年,2023年价格下滑至42-45元,2024年从42元涨至58-60元,目前价格下滑至46元左右,家种36元。
从赤芍历史价格变化来看,在不到二十年内价格翻了7-8倍,究其原因还是野生资源在逐年下降。野生赤芍采挖后留下的残根断径需4-5年才能长成商品,况且,在涨价的刺激下,尤其2014年进入高价以来,造成毁灭性地采挖,其再生繁殖遭到破坏。
在近几年赤芍高价的刺激下,已开始人工栽种,但是,家种也需生长5-6年才能采挖,发展缓慢。以上是导致赤芍过去几年价格逐年上涨的主要因素。
赤芍是活血化瘀的重要品种,也是不少中成药生产的主要原料。二十世际70年代后期,出口量逐年增多,最高年出口量达500吨,远销日本、南朝鲜及南洋一带,在国外享有盛誉。赤芍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由于连年采挖,近山区资源明显减少,远山区采挖困难;家种赤芍,生长年限长,收入较低,发展缓慢;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跟不上,销售受到限制。因此,应有计划地保护近山区资源,使其休养生息,恢复资源,重点开发远山区资源;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人工栽培;加强新疗效、新用途的研究,充分发挥资源优势。
近几年野生赤芍货源产出量在4000吨左右/年,而国内用量大概在5000吨左右,加上家种货源补充,基本产量与用量持平。
家种赤芍亩产干货400-500公斤左右,按近几年药农卖价30元/公斤计算,亩收益1200-15000元左右,按五年生长期限来算,减去5年的管理成本,年净效益不高。
虽然受2024年赤芍涨价刺激,种植面积有所恢复,但是,因生长周期长,4年内仍难有大面积资源采挖。目前赤芍进入了实际消化通道,短期内价格难以大涨大落,以平稳或小幅震荡为主。
注: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